| 网站首页 | 古龙考证 | 解读古龙 | 古龙影视 | 武侠名家 | 原创文学 | 古龙全集 | 武侠全集 | 图片中心 | 侠友留言 | 古龙武侠论坛 | 
导航: 古龙武侠网 >> 武侠名家 >> 百家争鸣 >> 正文  
《蜀山》四系恶孽vs《天龙》四大恶人       ★★★ 双击滚屏阅读

《蜀山》四系恶孽vs《天龙》四大恶人

作者:三英二云    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    点击数:    更新时间:2007/11/24


  金庸著名武侠小说《天龙八部》里的一系角色“四大恶人”,是一班熟读武侠作品的朋友,所非常熟悉的,加上影视作品的形象性渲染,更是深入人心。

  早在《天龙八部》很久之前,就已经创作完毕的,还珠楼主作品《蜀山剑侠传》里,作者当时虽然没有刻意地塑造一系恶人形象,但数十年后的读者们,在梳理小说角色的过程里,也发掘了还珠所塑造的反面角色一系:四大恶孽-绿袍老祖,血神子邓隐,艳尸玉娘子崔盈,以及万载寒蚿。此四孽是《蜀山剑侠传》诸多恶孽群落的代表人物,例如早期的绿袍老祖系下,还有较次要的妖尸谷辰,贯穿全书的鸠盘婆,略写的毒龙尊者、五鬼天王,突兀而出的七指神魔、乌头婆,符号类的白骨神君等等,绿袍老祖就是他们的最为杰出的代表,是早期《蜀山剑侠传》的恶孽的绝佳典范。

  普通的还珠书迷,更将绿袍老祖奉为“恶孽”之最(参看清风-还珠区的恶孽投票结果,票数遥遥领先)。当然这个也是得益于早期《蜀山剑侠传》人物和结构比较易阅读的状况。中、后期的《蜀山剑侠传》在诸多小说元素的综合协同创作上,更难为普通读者所解读。这使得中、后期的文本,让读者最初步的读感就是“目不暇接”、“叹为观止”,甚或“一头雾水”。

  早期《蜀山》文本里,绿袍算是还珠着笔最多的一个“恶孽”,从其出场,到被消灭,整整持续了约百万字的情节。主要的相关情节有三:

  一)慈云寺被极乐童子所腰斩,连头的绿袍半尸下落不明,也是其金蚕蛊肆虐的开端。
  二)青螺峪,旁门魔教自相残杀,绿袍老祖玄牝重生,凶残再显。
  三)百蛮山,重练天蝎金蚕,笑和尚三探阴风洞,三仙二老一子一祖,合力围剿,形神俱灭。

  此老祖形象性格,还珠塑造得十分成功(在后世读者中,对其的印象也是最为深刻),乃是早期《蜀山》中恶孽之极端个案,人相而非人心,极尽人性之恶面,比之早期《蜀山》中其它所谓的旁门左道、邪教恶人,不可同日而语。只有谷辰还算近之,可惜还珠当时,并不欲在同一类角色上,多下功夫,使得谷辰,最终被写成了故事过少,铺垫不够的符号人物。

  绿袍老祖,还珠在角色描写上,运用了很多素材和技巧,例如第一阶段的百万“金蚕蛊”(当然由于当时的还珠尚处于“试笔”之“试笔”期,未能给予充分的情节展现,玄牝珠更只是略略提及。另外绿袍的残忍、血食也只是粗粗描写,当然比之一般小说里的“剜心而食”的描写,已经作出了大大的超越。第二阶段,绿袍再次“半身”出场,玄牝珠得到重点描写,由于徒弟背叛,绿袍老祖的残忍从此变本加厉,利用西方野佛,瓜分同道肉肢续体(当然还小小伏了“白眉针”和师文恭施法两个情节),到了几乎与所有人为敌的境地。第三阶段,绿袍老祖终于到达了早期《蜀山》中恶魔角色的顶峰,同时也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,还珠整整花了六个回合的故事,来完整描写绿袍的灭亡过程。其中有文蛛/火灵珠,如何重练金蚕蛊/天蝎,毒刑虐门徒等。

  当然《蜀山》中绿袍的角色故事,并不是三言两语所能概括的,不过早期《蜀山》之恶孽以此为最,这也是公认的事实。《天龙八部》一书由于三经修改,关于四大恶人的一些细节也尝被多次修订。金庸笔下的恶人,还是多了一点人性。其中有两个角色(段延庆和叶二娘),金庸也为之做了“人性恶源”的解释,也能广为读者所接受。这样细腻周到的写法,其实在还珠的《蜀山》,也有显现,那就是一般被读者所忽略的“卧云村”事件里的“黄畹秋”等角色(还珠于此关目,也拖沓了约20万字),可惜这样的“夺位”、“情殇”非《蜀山》的小说基调,作者还珠只是偶尔为之,因而一般读者也多不会留心,还珠是如何写这些故事内容。

  在写了绿袍老祖这么一个恶孽之后,关于“恶孽”的主题沉寂了近百回的故事,终于到了《蜀山》的214回,还珠再次写了一个恶孽:血神子邓隐,而且这个老妖孽,竟然还是峨嵋派开山鼻祖长眉真人的师弟,是个玄门正宗的出身。可惜这么一个“超一流”的角色,还珠只让他在《蜀山》存在了不到1/10回的篇幅,并被佛家至宝-心灯给“形影皆消”了。

  非常有趣的情形又发生了,在日后诸多的改编作品中,血神子这个形象,比绿袍老祖更受改编者的欢迎。“血影神功”一次次地出现我们读者的眼前。即使在西方的主流电影《黑客帝国》第二集里,也出现了两个能够化身为影的虚拟人角色,正所谓东西文化的暗合。可惜在我们中国自己的影视作品里,始终没有能将“血神子-血影神功”这一类的小说意念,化为一种视觉艺术的表现。

  当然还珠在写了血神子这个角色多年后,依然难以忘怀,然后在48、49年间,开了一部《长眉真人专集》,其实此作品的大部分,都是邓隐人物小传。还珠在这部作品里,将某些《蜀山》和《青城》的人物合并叙述到了一起。让邓隐与申无垢有了爱情的遭遇,《蜀山》开府时节的那个“梅莲银蟾岛”再次成为了某魔教长老的府邸,似乎也就是那个《长眉》里石神老人故事的延伸。

  《蜀山》里那段近千余字的介绍,渐渐地在还珠的小说里,有了一个比较合理的前因。血神子就是一个不同于绿袍老祖的恶孽,而且似乎得到了很多后世读者的同情之心。为什么,为什么邓隐会变得如此之“恶”?《蜀山》里,还珠没有告诉我们,我们只知道邓隐是一个非常聪颖和极其智敏的人物。《长眉》的故事,还珠通过了种种细枝末节(例如取珠、杀狼、二次窥浴等等),为我们展现了可能的缘由。但是邓隐是如何完成这样的转变,还珠没有写完,我们也不得而知。不过或许我们可以从《青城》开篇里的“甄济”身上,体会到一二真味。同样《天龙八部》里的段、叶二人的转变过程,也能为我们做一点旁证。(当然《天龙》的另两位恶人,金庸没有给予这样的情景描写,甚为遗憾)

  类似绿袍老祖的角色可以有很多(甚至是当代网络小说“佛本是道”里的角色-巴立明),但神似“血神子”的角色,却不再出现,这或许也是日后更多人将“血神子”惊为天人的原因之一。《蜀山》的237回还珠终于开始写关于“幻波池”的故事了,环绕“幻波池”,展开的是后期《蜀山》的最重要的关目,也是三代峨嵋弟子修道府第中,被还珠最重点描写的一个。

  在这个修道府第成为峨嵋三代弟子的别府之前,还珠重笔写了一个“恶孽”-艳尸玉娘子崔盈,内心十分尊崇传统善恶观念的还珠,以“万恶淫为首”的概念,写了这么一个“凶狡淫邪”的女性角色。多少修道者,“拜倒”在她的石榴裙下。其恶是深深隐藏在她的“艳丽”之下,小说里最著名的一段情节,就是239回关于海外散仙朱逍遥和崔盈的情孽纠葛。这个角色其外形之美艳,和内心之狞毒,在细节描写上,还珠为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这在《蜀山》的诸多情节里,非常罕见的两个之一。例如《蜀山》里最重要的女性反面角色-万妙仙姑许飞娘,还珠更多赋予她的是“坚忍”和“机心”的特质。但具体到角色的描写上,还珠并没有给予很强烈的对比感。

  回到崔盈这个角色,她也是被还珠所特写灭亡过程的一个恶孽,和前两个角色被“群殴”的情况不同。还珠在撰写她的灭亡过程中,采用了对比的笔法,将崔盈前面的嚣张和被火炼时候的惨厉,形成了强烈的观照。同样,还珠在此利用了“佛法”灭魔,也就顺势阐述了一些佛家的观念,借李宁之口,娓娓道出(参看256回)。最后借一段描写“妖尸虽然相貌惨厉,凶晴怒突,手舞足蹈,似要扑人之状,但和泥人一样,就这么一个姿态,休说手足,果连眉眼都未见分毫动转。身外薄薄笼着一层祥辉,也分辨不出那是伏魔神光,还是旃檀佛火。易静、癞姑俱都内行,知道妖尸好似一具薄纸胎壳,包着满满的沸油,内里已完全熔化,只要点燃,立时爆发消灭。”结束关目。

  对比《天龙》,四大恶人中唯一的一个女性-叶二娘,金庸则写得更入世,给予了角色更多的“悲悯”,更甚或在第三次修改的时候,将一些叶二娘的明显恶迹,也轻轻地给抹去了。但不管叶二娘的角色,是否“行恶”或“心不恶”,金庸最后的“自杀”处理,还是略微显得粗糙,相关的三个角色的深入心理描写和追踪,也都显得不到位。或许金庸认为“人一死”可以偿还了一切罪孽(无论是自己所做的罪恶,还是情孽纠缠)。这个或许还不如香港著名的电影《无间道3》里,导演对“刘德华”所饰演角色的处于人世“无间地狱”的诠释,更为深刻。

  据常理而言,已经成功地写了这么三个成系列的“恶孽”后,再要描写一个不同的角色,应该很困难了,但还珠还是成功地再写了一个,自265回起,还珠再一次创作了一个《蜀山》里绝无仅有的“恶孽”-万载寒蚿。她的形成,更多是因为“小南极-天外神山”的特殊地理位置,使得她度过了约9600年的岁月光阴。外形上一个六首、九身、四十八足的软件怪物,却能恰似如花少女般艳丽柔媚,众修道人趋之若鹜,而不知自拔。

  对于寒蚿的恶行,还珠进行了高度浓缩的简写,借峨嵋七矮之眼,将她的无边贪残一展无遗,所到之处,生机无留,一片死寂。如同西方的一部科幻片《独立日》里的虫状外星生物,所到星球,所有生物全被洗劫一空。还珠除了在形象上,做了鲜明的“对比”描写外,竟然还让寒蚿化身六个美女,有着异类化人的那种“天然形美”,让读者尚能存一丝“怜意”。正是这种“怜意”,让还珠最后被没有让寒蚿完全被消灭,把代表着她“善”面的元婴,留给了朱灵,其仅有的恶质也由采薇僧朱由穆,用大旃檀佛光给化去。

  这样的终极恶孽,尚有“善”面可用,这就是还珠对“善与恶”理解的其中非常关键的一则。还珠所撰写的这四个恶孽,可以说各有特质,恶也恶到了极致。无论是人还是非人,无论是男还是女,还珠都把那些“恶”的各个侧面,尽情地展露无遗。在还珠的心目中,善恶都只是人之一念之间,所谓恶的典型角色,都是自己把自己给推到了“十恶不赦”的境地,真真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一句古话“天作孽,犹可恕;自作孽,不可活。”。其“不可活”,并不是旁人要致你于死地,真正的罪魁祸首恰恰是本身的性格倾向性。从这个层面而言,《天龙》里,金庸对段、叶二人的角色处理,尚不够合乎情理;岳、云两个角色,更是粗糙得很(象云更只落得一个符号人物的下场)。

  当然平心而论,《天龙八部》里“四大恶人”的形象是塑造成功的,我们不能太过求全责备之。角色描写的繁简,当由作者自行决定其层度。只是相比较而言,还珠对“恶”的理解,更为透彻超越,更为洞察人性。金庸写得更通俗人品化,还珠则是更自然天性化。不同的写法,也导致两部小说篇幅的迥异。

 
 
 
  • 下一篇文章: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发表评论】【加入收藏】【告诉好友】【打印此文】【关闭窗口】 文章录入:凌妙颜    责任编辑:凌妙颜 
  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
    没有相关文章